消防标准

行业新闻 消防知识 消防标准 安全标准 应急标准 常见问题

GB/T 16840.5-2012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 第5部分:电气火灾物证识别和提取方法

发布日期:2022-11-08 16:39 浏览次数:

1 范围

      GB/T 16840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火灾痕迹物证的鉴识和取样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电气火灾或火灾中电气设备痕迹的勘验、提取以及实验室对样品的前处理;本部分也适用于电气设备电气故障的检验技术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2.1

      对地短路痕迹 earth short circuit mark

      电气线路或导体发生对地短路故障而残留的痕迹。

2.2

      电弧灼烧痕迹 arc scathe mark

      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率的游离气体,由于电弧作用而形成的痕迹。

2.3

      机械摩擦痕迹 frictional mark

      在火灾现场中由于受机械力作用摩擦而形成的痕迹。

2.4

      外力作用痕迹 outside force mark

      在火灾现场中由于受外部机械力作用而形成的痕迹。

2.5

      绝缘放电痕迹 insulation fault mark

      由于绝缘劣化或过电压产生火花放电,在绝缘体上留下熔化或炭化痕迹。

2.6

      绝缘内烧痕迹 insulation internal heat mark

      导体外绝缘因过电流热作用其内表面烧蚀、炭化后残存的痕迹。

3 痕迹样品鉴别

3.1 金属短路痕迹

      金属短路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短路痕迹(熔痕)与导线基体有明显的过渡区,界限明显;

      ——短路形成的痕迹没有退火现象;

      ——短路过程可以使金属发生喷溅,形成比较规则的金属小熔珠,且熔珠分布面较广;

      ——短路痕迹在一根导线或另一导体上一般能找到对应点;

      ——多股线发生短路时,除短路点处熔化形成熔珠外,熔珠附近的多股线仍然是分散的;

      ——铜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光泽,铝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氧化膜、麻点和毛刺。

3.2 接触不良痕迹

      接触不良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接头处导线局部变色,表面形成有凹痕,严重时有烧蚀痕迹甚至局部熔断;

      ——接头处垫片、螺杆、螺帽、接线柱等与导线连接处局部变色或有被电弧灼烧痕迹,有孔洞、麻点坑,甚至部分形成缺口、局部形成熔融粘连;

      ——接头处被电弧击断,端部形成熔珠;

      ——当接头处于熔点时有金属滴落痕迹。

3.3 导体过电流痕迹

      导体过电流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导体上过电流部分的有机物绝缘层内部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融化、烧焦、碳化、脱落、松弛并脱离导线基体等现象;

      ——导体本身表面出现麻点,多股导线熔凝粘连,个别位置发生熔断;

      ——熔断处呈圆珠状、尖状或小结痂状。

3.4 对地短路痕迹

      对地短路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导线短路点处形成熔痕;

      ——靠近短路点处金属被电弧击穿、熔断、穿孔,接地体上常出现熔融堆积痕迹;

      ——短路点周围有金属喷溅颗粒;

      ——不同材质导体有互熔渗透现象。

3.5 绝缘放电痕迹

      绝缘放电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金属导体有尖端放电蚀坑、部分金属微熔;

      ——绝缘层存在条状炭化带,电阻在0Ω~10Ω之间,具有导电性。

3.6 绝缘内烧痕迹

      绝缘内烧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回路导线由内层到外层老化、起鼓、烧焦,线芯与导体脱箍;

      ——在导线经过的部位可发现绝缘层被烧熔滴落的痕迹。

3.7 漏电放电痕迹

      漏电放电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漏电点具有击穿痕迹,漏电通路具有局部或条形放电烧蚀痕迹;

      ——漏电点挤压、高温老化、腐蚀、水侵或化学污染源。

3.8 导体表面放电痕迹

      导体表面放电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形状外突,局部区域分布有密集的小凸起;

      ——有些金属在表面喷溅,形成小凹坑。

3.9 雷击痕迹

3.9.1 金属物体上的痕迹

      雷击金属物体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金属有熔化、变形现象;

      ——线路或电气设备会形成多处同时短路或烧坏,若干部位形成有多个电熔痕,整个线路成过负荷状,形成大量结疤;

      ——雷电流通路铁磁物质有磁化现象。

3.9.2 非金属难燃物体上的痕迹

      雷击非金属难燃物体痕迹具有如下特征:混凝土构件,砖、石等物体局部有击穿、熔融、烧蚀、炸裂脱落和变色等现象。

3.9.3 非金属可燃物体上的痕迹

      雷击非金属可燃物体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可燃物体、电杆、横担等木质物体有被击碎、劈裂、击断等现象;

      ——树木常表现为沿木纹方向的纵向劈裂,树干和树皮剥离,附近有树叶烧焦,有的呈炭化烧焦状。

3.10 电弧灼烧痕迹

      ——灼烧处面积小,炭化层浅,炭化与未炭化部分界限分明;

      ——炭化表面有光泽,具有导电性;

      ——金属局部变色,表面有不规则的凹形灼烧区,有金属喷溅颗粒。

3.11 金属喷溅痕迹

      金属喷溅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呈喷射状,粒子大小由中心向四外逐渐减小;

      ——粒子呈小颗粒状圆珠、椭圆珠或针叶形片状;

      ——基体有凹坑,也有发生金属转移形成凸起。

3.12 灼热体灼烧痕迹

      灼热体灼烧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有明显炭化坑洞,甚至穿孔;

      ——根据灼热体温度的不同,形成炭化层深度不同;

      ——形状与灼热体相似,炭化与非炭化区界限明显;

      ——炭化层表面有光泽。

3.13 机械摩擦痕迹

      机械摩擦痕迹具有如下特征:转动或位移电气设备,运动部分因摩擦作用形成多条方向一致的划痕,有时伴有局部熔化现象。

3.14 外力作用痕迹

      外力作用痕迹具有如下特征:导体上形成多处凹坑、压痕、弯折、拉伸等多种变形痕迹。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gongliff001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