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23 10:36 浏览次数:
GB/T 5169的本部分提供了测定电工电子产品及其材料起燃性的试验方法概要,包括以起燃性为重要量化指标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陈述了当前各种试验方法的技术状况,在适当的地方,还对这些试验方法的相关性和使用作了特殊说明。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 60695-1-30 着火危险试验 第1-30部分:电工产品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预选试验规程的使用(Fire hazard testing-Part 1-30:Guidance for assessing the fire hazard of electrotechnical products-Use of preselection testing procedures)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燃烧 combustion
物质与氧化剂的放热反应。
注:燃烧通常会放出燃烧流,并伴有火焰和/或灼热。
[ISO/IEC 13943:2000,定义23]
3.2
着火 fire
a)以放热和生成废水废气为特征的燃烧过程,同时伴有烟雾和/或火焰和/或灼热现象;
b)时间和空间均失控的扩展快速燃烧。
[GB/T 5169.1-2007,定义3.19]
3.3
着火危险 fire hazard
<由火灾引起的>不期望的潜在性物质或条件。
3.4
燃点 fire poin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标准的小火焰施加于材料表面,致使其起燃并继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注1:单位用摄氏度(℃)表示。
注2:在某些国家,英文“fire point”包含另外的含义,即:消防设备场所,该场所也可带有火灾报警设备和消防说明注意事项。
[ISO/IEC 13943:2000,定义53]
3.5
阻燃(名词)fire retardant(noun)
为了熄灭、减少或抑制材料的燃烧,向材料中添加一种物质或对材料进行的一种处理。
[GB/T 5169.1-2007,定义3.31]
3.6
火情 fire scenario
对特定场所真实火灾或大规模模拟试验,从起燃前到燃烧结束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条件(包括环境条件)的详细描述。
[GB/T 5169.1-2007,定义3.32]
3.7
火焰(名词)flame(noun)
气相中的燃烧区域,通常伴有发光现象。
[ISO/IEC 13943:2000,定义60]
3.8
阻焰(名词)flame retardant(noun)
为抑制或减少火焰出现和/或减小火焰传播(蔓延)速率,向材料中添加物质或对材料进行的一种处理。
注:使用阻焰不一定抑制着火。
[ISO/IEC 13943:2000,定义65]
3.9
有焰燃烧 flaming combustion
气相中的燃烧,通常伴有发光现象。
[ISO/IEC 13943:2000,定义72]
3.10
闪燃温度 flash-ignition temperature;FIT
在规定试验的条件下,施加火焰时足够的易燃气体被点燃时的最低温度。
[GB/T 4610-2008,定义3.1]
3.11
轰燃 flash-over
在封闭的空间内可燃材料的整个表面突然转入着火状态。
[GB/T 5169.1-2007,定义3.42]
3.12
闪点 flash poin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产品受热产生的蒸气遇火即燃时,该产品的最低温度。
注:单位用摄氏度(℃)表示。
[ISO/IEC 13943:2000,定义76]
3.13
完全着火 fully developed fire
火灾中可燃材料全部转化为着火的状态。
[ISO/IEC 13943:2000,定义80]
3.14
灼热燃烧 glowing combustion
在燃烧区域中,固体材料无焰而发光的燃烧。
[ISO/IEC 13943:2000,定义84]
3.15
起燃性 ignitability
对规定条件下试样起燃难易程度的量度。
[ISO/IEC 13943:2000,定义91]
3.16
起燃 ignition
燃烧的开始。
[ISO/IEC 13943:2000,定义96]
3.17
引燃源 ignition source
引发燃烧的能量来源。
[ISO/IEC 13943:2000,定义97]
3.18
起燃温度(最低)ignition temperature(minimum)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引燃源或材料按试验方法的规定可以开始维持燃烧的(最低)温度。
注:起燃需要有足量的可燃气体和氧气(空气),维持燃烧需要有足够的可燃气体的流量,最低起燃温度包含强调不定时间的热量,为了实际用途,标准应适当定义最低温度。
[GB/T 5169.1-2007,定义3.51]
3.19
可燃性下限 lower flammability limit;LFL
在有引燃源的条件下,使火焰于空气中刚好不发生蔓延的燃料蒸气的最小浓度。
注:气体或蒸气的浓度通常用指定温度和大气压下的体积分数(%)表示。固体和液体的气溶胶,以及气体中的粉尘混合物浓度用密度(g/m3)表示。
3.20
自燃温度 spontaneous-ignition temperature;SI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无任何火源时,通过加热而起燃的最低温度。
[GB/T 4610-2008,定义3.2]
3.21
热惯量 thermal inertia
热导率、密度和热容率的乘积。
注1:当材料暴露在热流中时,材料的热惯量值对其表面温度的上升率有很大影响。当低热惯量材料受热时,它的表面温度会迅速上升,反之亦然。
注2:其代表性单位为J2·s-1m-1·K-2。
3.22
电痕化 tracking
在电应力和电解杂质的联合作用下,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和/或内部导电通路的逐步形成。
[IEC 60112:2003,定义3.1]
3.23
可燃性上限 upper flammability limit;UFL
在空气中,可燃材料产生自燃的最高浓度。
注:气体或蒸气的浓度通常用指定温度和大气压下的体积分数(%)表示。固体和液体的气溶胶,以及气体中的粉尘混合物浓度用密度(g/m3)表示。
本概要不能用来替代那些作为唯一有效引用文件的已出版标准。本部分陈述了当前各种试验方法的技术情况,在适当的地方,还对这些试验方法的相关性和使用作了特殊说明。
有些试验方法为材料试验,有些则为成品试验。表A.1列出了这些试验方法,以及材料试验与成品试验之间的区别。
注1:下述试验方法不全是专门的起燃或起燃性试验,一些已测得起燃性数据或可测量起燃性数据的试验包含于其中。
注2:没有可利用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建议可联系相关试验方法的作者或者出版社。
4.1 采用热空气或电加热的试验
4.1.1 采用热空气炉测定起燃温度,GB/T 4610
4.1.1.1 目的和原理
GB/T 4610-2008[1]规定了用热空气炉测定塑料闪燃温度和自燃温度的试验方法。
材料试样在热空气炉的加热室内用不同的温度加热,闪燃温度通过用小型引燃火焰在炉顶开口点燃溢出气体来测定。自燃温度的测定方法,除没有引燃火焰外,与闪燃温度的测定方法相同。
4.1.1.2 试样
材料可以是包括复合物在内的任何形式。如果其密度大于100kg·m-3,则采用3g的样品。对于密度小于100kg·m-3的泡沫材料,去除外皮,切割成20mmx20mmx50mm的尺寸。
4.1.1.3 试验方法
设定空气流速为25mm·s-1,并选定初始试验温度。最后10 min,根据是否起燃,将试验温度降低或升高50℃,用新的试样重新试验。当确立了起燃温度的范围后,开始在此范围内用比最高温度低10℃的温度进行试验,并继续每次降低10℃,直到10min内没有起燃为止。该起燃温度记录为能观察到起燃的最低温度。
4.1.1.4 重复性和再现性
相关数据在GB/T 4610-2008的附录A中有给出。
4.1.1.5 试验数据的相关性
该方法条件下的试验在比较不同材料相对着火性能方面起到很大作用。该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值代表了材料起燃的最低环境温度。本试验结果可作为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材料起燃难易程度等级划分的依据。
4.1.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ISO 11357
4.1.2.1 概要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一种分析热量的方法,它不直接测量起燃,而是测定对起燃性有影响的许多特性,同时也能用于消防安全工程研究和火灾模型的建立。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