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

行业新闻 消防知识 消防标准 安全标准 应急标准 常见问题

AQ/T 1084-2011 煤矿灾变环境混合气体测试方法与爆炸危险性判定规则

发布日期:2022-10-04 18:56 浏览次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灾变环境混合气体爆炸危险性的测试灾害气体种类、混合灾害气体采集方法、测试方法、测试精度要求,爆炸危险性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灾变环境混合气体的测试分析和爆炸危险性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74 气体分析 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 称量法

      GB/T 15663.8 煤矿科技术语 第8部分:煤矿安全

      MT 142 煤矿井下空气采集方法

      MT/T 757 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AQ/T 1019 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色谱分析及指标优选方法

      AQ 1044 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除GB/T15663.8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外,补充以下术语和定义。

3.1

      可爆性气体 explosive gas

      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激烈反应产生爆炸现象的矿井气体,如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乙烷、乙烯、乙炔、丙烷、丙烯、丁烷等。

3.2

      助燃性气体 combustion-supporting gas

      能够支持燃烧、爆炸等化学反应进行的气体,这里单一指含有一定氧气浓度的矿井空气。

3.3

      抑爆性气体 explosion prevention gas

      不具有可爆性的惰性气体,主要指氮气和二氧化碳。

3.4

      爆炸危险性 explosion hazard

      矿井灾变环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灾害的可能程度。

3.5

      爆炸界限 explosion limit

      可爆性气体与助燃性气体混合后具有爆炸性的矿井混合气体的浓度上、下限。

4 测试气体种类、测试范围、测试精度要求

4.1 氧气(O2)

      测量范围:0%~25%,测试精度:±0.1%。

4.2 氮气(N2)

      测量范围:0%~100%,测试精度:±0.1%。

4.3 二氧化碳(CO2)

      测量范围:0%~20%,测试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二氧化碳测试精度要求

测量范围

测试精度

0~0.5%

±1×10-6

>0.5%~20%

±0.1%

4.4 一氧化碳(CO)

      测量范围:0%~100%,测试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一氧化碳测试精度要求

测量范围

测试精度(10-6

(0~100)×10-6

±0.5×10-6

(>100~999)×10-6

±2×10-6

(>1000~10000) ×10-6

±5×10-6

>0.1%

±10×10-6

4.5 甲烷(CH4

      测量范围:0%~100%,测试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甲烷测试精度要求

测量范围(%)

测试精度

0.00~1.00

±0.5×10-6

>1.00~4.00

±0.1%

>4.00

±0.2%

4.6 乙烷(C2H6

      测量范围:(0~5000)×10-6,测试精度:±1×10-6

4.7 丙烷(C3H8

      测量范围:(0~5000)×10-6,测试精度:±1×10-6

4.7 乙烯(C2H4

      测量范围:(0~3000)×10-6,测试精度:±1×10-6

4.8 丙烯(C3H6

      测量范围:(0~3000)×10-6,测试精度:±1×10-6

4.9 乙炔(C2H2

      测量范围:(0~3000)×10-6,测试精度:±1×10-6

4.10 氢气(H2

      测量范围:(0~5000)×10-6,测试精度:±5×10-6

4.11 硫化氢(H2S)

      测量范围:(0~1000)×10-6,测试精度:±10×10-6

5 气样采集方法

5.1 总体原则

5.1.1 采样袋应符合MT 142的规定,采样杆应符合MT 142的规定。

5.1.2 采样前采样袋和真空采样瓶的气密性检查按MT 142规定执行。

5.1.3 巷道采样时,应测量并记录巷道采样点的风量,如无法测量风量的情况下应记录风流方向。

5.1.4 从井下采集的气体试样,应立即送到化验室进行分析,样品放置超过12h后,试样应作废处理,重新采取样品。

5.1.5 采样后需在采样袋或采样瓶上贴标签,并注明:气体试样编号、采集气体试样地点、采集气体试样日期和时间、采样地点的温度、采样人姓名等。

5.2 人工手动采集气样法

      指通过人工操作,利用采样杆、吸气球将待测地点的气样采到采样袋或采样瓶内的方法。采集前,应先对采样袋或采样瓶用采集气体冲洗2-3次,确保采样袋或采样瓶内的气体完全被采集气体置换,再正式采集气样。

5.2.1 开放灾变区域的人工手动气体采集

      开放灾变区域的气体采集主要是通过救护队员携带采样装置到达灾区进行取样。在灾变区域取样应分别采取开放灾区的平均气样及灾变气体聚积的易爆炸危险区域等特殊地点的气样。

      对开放灾变区域进行平均气样采集时,如果灾区巷道破坏不严重,则采用吸气球进行采样,采样时吸气口应平稳地以折返式移过整个巷道断面,确保所采气样能够代表整个断面的气体情况,在梯形巷道中的取气路线可按图1所示路线进行。

图1.jpg 

图1 巷道取气路线示意图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gongliff001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