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04 17:03 浏览次数: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基颗粒活性炭半脱氯值所用的试样、仪器设备、测定步骤、结果表达和方法的精密度。
本标准适用于煤基颗粒活性炭,包括使用过的活性炭和再生炭,也适用于果壳炭。
一定浓度的含氯水溶液,以规定的流速通过规定体积的活性炭层,取29-30min的流过活性炭层的水样,测水中氯的含量,并计算活性炭的半脱氯值。
3.1 盐酸,HCl,GB 622,分析纯。
3.2 可溶性淀粉,HGB 3095,指示剂。
淀粉指示剂:溶解1g淀粉到100mL蒸馏水中,煮沸后放凉备用。
3.3 碘化钾,KI,GB 1272,分析纯。
10%的碘化钾溶液:称取碘化钾10 g,转移到250 mL的锥形瓶中,加入100 mL的蒸馏水溶解。
3.4 三级水,GB 6682。
3.5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GB 601,分析纯。
3.5.1 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称取26g硫代硫酸钠(或16g无水硫代硫酸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温火煮沸10min,冷却到室温,转移到1000mL的容量瓶中,放置1d后标定。
3.5.2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称取于(120±5)℃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烘干到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1g,称准到0.2mg,放入碘量瓶中,加入20mL蒸馏水溶解,加2g碘化钾及1mL浓盐酸,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加约50mL蒸馏水,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入0.5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溶液由黄变为亮绿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5.3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的计算:
N = M/(V1 - V2)/0.04903………………………………………………………⑴
式中:
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M——重铬酸钾的质量,g;
V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用量,mL;
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用量,mL;
0.04903——换算常数。
3.5.4 0.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取上述标定好的硫代硫酸钠溶液100mL,转移到1000mL的溶量瓶中,稀释到刻度。
3.6 次氯酸钠溶液,NaClO,GB 19106。
3.6.1 次氯酸钠试验液: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氯因长期放置时会从液体中逸出,所以试剂瓶中的次氯酸钠溶液在使用前要标定一次,按照标定的浓度计算出应取出的量,配成含有效氯浓度为(5.0±0.5)mg/L的次氯酸钠溶液>25 L。
3.6.2 次氯酸钠试剂瓶中有效氯浓度的标定:
次氯酸钠试剂瓶中一般含有效氯7—10%,取一个500 mL的带塞磨口锥形瓶,加入约200mL的蒸馏水,从试剂瓶中取出1 mL的液体,转移到上述锥形瓶中,用浓度为0.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当溶液颜色变浅时,加入淀粉指示剂1mL,继续滴定到溶液由兰变白,记下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次氯酸钠试剂瓶中有效氯浓度按下式计算。
C=0.355×V--------------------------------------------------------⑵
式中:
C——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的浓度,mg/mL;
0.355——1 mL 0.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相当于0.355mg的氯;
V——滴定中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3.6.3 次氯酸钠试验液中有效氯浓度的标定:
取次氯酸钠试验液200mL,转移到500mL的带塞磨口锥形瓶中,加入10%的碘化钾溶液10mL,加入1mL的浓盐酸,加入1%的淀粉溶液1mL,用0.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当溶液由蓝变白时,结束滴定,并记下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次氯酸钠试验液中有效氯浓度按下式计算
C=0.355×V×5------------------------------------------------------⑶
式中:
C——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mg/L;
0.355——1 mL 0.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相当于0.355 mg的氯;
V——滴定中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3.6.4 次氯酸钠试验液中有效氯浓度的调整:配好的次氯酸钠试验液中有效氯的浓度应在(5.0±0.5)mg/L以内,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应通过加蒸馏水或是加次氯酸钠试剂的方法调整它的浓度,以使其在这一范围之内。
4.1 半脱氯值的试验装置见图1。
1.储水箱,2.流量计,3.测试管,4.止水阀。
图1 活性半脱氯值的试验装置
4.2 试验用测试管见图2,材质为玻璃,玻璃管底部的支架材质也是玻璃,支架开孔孔径为1mm,开孔率>30%。
图2 测试管,图中尺寸:mm
5.1 将样品充分混合,用四分法取出约200 mL的试样。也可用二分器(分样器)缩分样品。
5.2 将试样放入1000 mL的烧杯中,加入约200 mL的蒸馏水,煮沸5 min以驱赶活性炭中的气体。然后放凉备用。
5.3 将放凉后的活性炭放入测试管中,边向测试管中加入活性炭边在橡胶垫上轻敲测试管,炭层高度应加到(10±0.1)cm的刻线处,当在橡胶垫上轻敲测试管而炭层高度不再变化时,将测试管与装置连好。
5.4 向活性炭中通入次氯酸钠试验液,进水的流量应控制在(756±5)mL /min,同时调整测试管下的止水夹,使次氯酸钠试验液没过活性炭层的上表面,但又不能使次氯酸钠试验液从测试管的上边溢出。
5.5 当次氯酸钠试验液流到第29min时,用一个1000 mL的烧杯接第29—30min的流出液。从这一流出液中取出200 mL转移到500mL的烧杯中,测定其中的氯含量,测定按3.6.3操作,计算按⑶式计算。
5.6 重复5.1—5.5的步骤再测一份试样。
6.1 活性炭的半脱氯值按下式计算:
C=0.301lt/lg(u/v)------------------------------------------------------⑶
式中:
C--半脱氯值,cm;
t--活性炭层的高度,cm;
u--进水中氯的含量,mg/L;
v--出水中氯的含量,mg/L。
6.2 结果以2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表示到小数点后1位。
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10%。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