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2-02 10:36 浏览次数:
本文件给出了安全韧性城市评价目的和原则、评价内容和指标、评价方法和打分与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管理部门、第三方机构开展的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活动。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413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ISO 22300 安全与韧性 术语(Security and resilience-Vocabulary)
ISO 2230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韧性 safety resilience
社会系统(城市、社区、组织等)在灾害环境中承受、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3.2
安全韧性城市 safety resilient city
在灾害环境中能够承受、适应和恢复的城市。
3.3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 safety resilient city evaluation
遵循合理评价原则,依照一定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对安全韧性城市应具有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3.4
评价指标 evaluation indicator
反映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情况的要素。
3.5
生命线工程 lifeline engineering
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
4.1 评价目的
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在安全韧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安全韧性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韧性城市体系,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2 评价原则
开展安全韧性城市评价需要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坚持全面客观、科学公正和注重实效的综合性评价原则;
b)完备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宜体现韧性工作的全局和发展方向,尽量涵盖城市安全韧性运行的各个方面;
c) 以评促建原则,充分发挥被评价城市的主体作用,重在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计划,并在以后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整改,加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5.1 评价内容
围绕承受、适应和恢复特性,聚焦城市人员安全韧性、城市设施安全韧性和城市管理安全韧性进行评价。
5.2 评价指标
5.2.1 评价指标分类
5.2.1.1 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5.2.1.2 进行指标打分时,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5.2.2 评价指标选择
评价指标由45项定量指标和26项定性指标构成,被评价城市应根据附录A选择适用的指标进行评价。
5.2.3 评价指标的使用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考核评价应根据附录A中的内容开展,定量指标的计算见附录B。
6.1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可采用自评价、上级政府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方式。
6.2 自评价由被评价城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
6.3 上级政府评价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是对被评价城市自评价工作的复核与审查。
6.4 第三方指独立于被评价对象和政府主管部门之外的组织。
6.5 评价程序:
a)评价过程划分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过程宜包括:确定评价方式、组建评价小组、明确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实施评价工作、形成评价报告等环节。
b)确定评价方式
根据需要先进行自评价,在自评价的基础上可选择上级政府评价或第三方评价方式。
c)组建评价小组
成立来自多个领域并且经验丰富的人员或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
d)明确评价指标
评价小组宜确定评价范围与指标并制定评价工作实施计划。
e)构建指标体系
根据选定的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结合本文件建议的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f) 实施评价工作
评价工作宜按如下程序实施。
1)召开评价工作安排会。会议由评价小组组长主持,参评城市相关人员参加,明确:-评价小组成员及评价分工;-评价的目的、范围、方法和程序。
2) 现场打分评价。评价小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访问座谈、材料审核、实地调查等评价方式对参评城市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打分、确认最后评价分数,提出评价意见及建议。
3) 召开评价结果通报会议。向参评城市宣布评价结果,并就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向参评城市进行反馈。
g)形成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如下:
1) 根据评价实施的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可以分别以评价分数、文字描述和图表等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出具评价报告。
2) 评价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评价任务来源:说明任务来源、目的、意义;
——评价过程:说明评价小组成员情况、评价方法的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
——评价结果计算与分析:说明各独立指标的评分结果、城市总体评分的计算、评分结果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等,在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整改意见: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
——评价小组人员名单及签字:负责评价工作的专家组人员的名字、单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和签字等信息,便于对所出评价报告进行溯源;
——附件:评价过程文件、调研问卷、单项分析报告等。
3) 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见附录C。
7.1 指标项目评价打分
评价小组宜根据附录A选择适当的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附录B,对所选三级指标逐项按百分制进行打分。打分分值确定区间为:A档取值90分~100分,B档取值76分~89分,C档取值60分~75分,D档取值60分以下。
7.2 评价得分计算
将各指标得分按照等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值,得到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的计算见公式(1):
式中:
P——安全韧性城市评价得分;
Pi——所选用的第i项三级指标评价得分;
N——所选用的三级指标数量。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